分布式与集中式区别,分布式和集中式不同的原因
2019-12-05 15:28栏目:物联网
集中式架构可以理解为将所需要的服务器资源集中在少数几台服务器上,可以理解为“中央集权式”的部署。而分布式架构的思想根基是根据业务功能、模块设计或者行政机构的不同,采用相对分散的中小型服务器。
集中式架构的“代表人物”就是采用Power架构的浪潮K1 Power系列高端服务器,最大特点在于部署结构简单、高效运营。集中式系统往往基于底层性能卓越的服务器,终端或客户端机器仅仅负责数据的录入和输出,无需考虑如何对服务进行多个节点的部署,也就不用考虑多个节点之间的分布式协作问题。
然而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集中式架构多用于传统的银行、电信、交通、医疗等行业,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多为闭源商用系统,“稳定、安全”几乎是集中式架构的代名词。
分布式架构则被Google、Amazon、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所推崇,往往采用性价比更高的X86服务器、分布式数据库和大量的内存闪存,既没有控制整个系统的“主机”,也没有被控制的“从机”,分布式系统的所有节点都是对等的,并且可以在空间部署上进行随意分布,可以是不同的机房,甚至是不同的城市。

不过从声量上来看,随着互联网巨头们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分布式阵营在话语权上逐渐胜过集中式架构,以至于不少论坛上出现了往分布式架构一边倒的现象。
至于分布式架构是否优于集中式架构,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
正如许多人多认可的:集中式架构的优势在于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缺点在于不适用于非结构化数据,特别是在支撑力有限的前提下,但对顶层设计的要求偏高;分布式架构长于弹性、扩展性和敏捷性,又在并发性、全局时钟、故障处理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当然,分布式架构还有另一重被看好的因素,即安全性。封闭的体系和国外巨头垄断的市场现状,较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架构,似乎在控制能力上稍显吃力。
事实也是如此,分布式架构和集中式架构的讨论,正逐渐从商业话题转变为纯粹的技术性问题。或许在企业的立场上,集中式和分布式架构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择其善者而选之。

一个直观的案例,在全球银行百强的采购名单中,2019年依然有92%的银行购买了集中式架构的服务器。特别是多云、混合云等趋势下,客户的架构选择不再像以前那么单一,分布式和集中式架构的应用场景,不再只是行业间的差异,逐步细化到了应用场景上。
招商银行与浪潮商用机器的合作就是个例子。招商银行选择了集中式和分布式融合的的IT基础架构,以业务和IT的适用性选择平台,比如招商银行的核心系统跑在浪潮Power服务器上,信用卡业务基于X86系统。如此选择的好处不无明显,既能满足成熟业务高效、稳定、安全运行的要求,同时支持新业务的创新,还能保护已有投资的延续性。

同时集中式架构和分布式架构的“争夺”,越发像道家太极里的阴阳,一时的涨消并不重要,关键是二者处于一种和谐共生的平衡中。比如浪潮在集中式架构的服务器上推出了分布式的存储解决方案,金融行业中也出现了分布式数据部署在集中式架构的尝试。
集中式与分布式不再是替代关系,而是融合关系。何况“软件定义”正逐渐成为IT领域的主旋律,大量的云计算软件和云应用可以无差别运行在不同的硬件架构上,也在加速分布式架构和集中式架构的融合。
上一篇:AI会代替人类吗,人工智能智商偏科,情商为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山斋月平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shanzhaiyue.top